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1篇
航空   156篇
航天技术   62篇
综合类   37篇
航天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modeling the ionospheric effect of the seismogenic electrostatic field (SEF) seen at the earth’s surface as a perturbation of the vertical atmospheric electrostatic field in the earthquake preparation zone. The SEF distribution at ionospheric altitudes is obtained as an analytical solution of the continuity equation for the electric current density. It is shown that at night, the horizontally large scale SEF can efficiently penetrate into the ionosphere and produce noticeable changes in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F region electron densit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eismogenic electrostatic field could be a possible source for the ionospheric variations observed over Taiwan before the strong Chi Chi earthquake of September 21, 1999.  相似文献   
72.
通过基于双时间方法求解非定常欧拉方程得到固定小翼激励力源数据,分析了这种新型颤振激励系统工作原理,对固定小翼新型颤振激励系统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了激励力简化计算模型。可实现M=0.3~0.5飞机稳定飞行状态下激励力载荷计算,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精度足够满足工程分析,可满足试飞数据实时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73.
简谐力激励下多组件结构系统的整体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继宏  赵华  刘涛  张卫红 《航空学报》2018,39(1):221575-221575
多组件结构系统整体优化设计通过协同优化支撑结构拓扑构型和组件布局来使结构系统的位移响应最小。本文提出通过模态加速度法(MAM)求解多组件结构系统的位移响应,并以位移响应值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引入多点约束(MPC)方法模拟组件与设计域间的铆钉或螺栓连接形式;采用有限包络圆法(FCM)来避免组件之间及组件与设计域边界产生干涉。建立了多组件结构系统整体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对动响应目标函数关于设计变量的灵敏度进行了推导。最后,通过几个算例验证了整体优化方法在简谐力激励下求解问题的可行性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
针对混合励磁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特殊磁路结构,介绍了一种用以计算交、直轴电抗参数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了1台7.5 kW、1 500 r/min的混合励磁永磁发电机的交轴电抗和直轴电抗,利用试验测试电抗参数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所提混合励磁永磁同步发电机交、直轴电抗参数计算方法计算精度较高,为混合励磁永磁同步发电机结构参数和电抗参数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75.
基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对电励磁同步电机(EESM)进行研究。针对EESM电刷集电环结构不可靠及需要维护的缺点,探索采用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方式为转子提供励磁电能。通过对EESM建模、转子磁场定向控制方法的讨论,建立EESM控制系统模型。进行样机试验,对EESM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励磁方法及转子磁场定向控制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76.
提出了一种带有导磁桥的双定子混合励磁磁通切换(DSHEFS)电机。通过建立混合励磁电机数学模型,分析了混合励磁电机的优势所在;并通过建立等效磁路模型,总结了具有或不具有导磁桥的两种DSHEFS电机特性。基于二维有限元分析,对DSHEFS的电磁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其不仅具有优异的磁场调节能力,而且还具有更高的输出转矩。  相似文献   
77.
分析了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各种故障工况,得出故障下触发角与输出励磁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对MATLAB/Simulink搭建的同步发电机励磁功率单元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措施能有效减轻故障对系统的不利影响,在脉冲丢失时,可以为备用设备切换赢得时间;晶闸管发生故障时,有利于调控发电机平稳退出运行以避免产生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78.
针对含有不确定参数的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自适应反步鲁棒励磁控制器。在设计过程中,基于反步法逐步进行控制器的设计,并引入非线性阻尼算法来减小反步法的“计算膨胀”问题,有效地增强了控制器的鲁棒性。接着介绍了应用浸入与不变自适应控制设计阻尼系数的自适应估计律。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研究,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79.
针对航空发动机薄壁结构热声疲劳问题,采用耦合的有限元/边界元法,对GH188薄壁结构进行动力学响应计算,采用改进的雨流计数法和Morrow平均应力模型,结合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薄壁结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估。基于高温行波管试验器开展了GH188薄壁结构高温声激振疲劳试验研究,获取了薄壁结构在不同温度和声载荷作用下的模态频率、应力/应变响应和疲劳寿命结果。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数值仿真对结构破坏位置判断准确,破坏位置均为结构根部,结构1阶热模态频率具有一致性,误差0.49%~2.09%之间,X方向应力响应峰值集中在基频附近,随温度升高,结构发生软化刚度下降,响应峰值向左发生偏移,且预测水平与试验一致,误差在1%~3%之间,验证了薄壁结构热声响应计算方法与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结构疲劳寿命随温度和声压级的上升而均呈现下降趋势,疲劳破坏时间的预估值与试验结果在一个量级之内,误差在3~3.5倍之间,满足工程级寿命预测要求,验证了薄壁结构热声疲劳寿命预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
Effective Angular Momentum (EAM) functions obtained from glob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atmosphere, ocean, and land surface dynamics are routinely processed by the Earth System Modelling group at Deutsches GeoForschungsZentrum. EAM functions are available since January 1976 with up to 3?h temporal resolution. Additionally, 6?days-long EAM forecasts are routinely published every day. Based on hindcast experiments with 305 individual predictions distributed over 15?months, we demonstrate that EAM forecasts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 at all forecast horizons between 1 and 6?days. At day 6, prediction accuracy improves down to 1.76 mas for the terrestrial pole offset, and 2.6 mas for ΔUT1, which correspond to an accuracy increase of about 41% over predictions published in Bulletin A by the 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 Serv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